【野简随笔】不同群体交流中存在的刻板印象

野简随笔=野生历史研究者写的随笔。如果高高在上和流于民粹堕落的“历史学者”自矜于他们“老师”身份的话,那我就来做一个野生的历史研究者好了。

我业余做我所在城市的近代史研究,偏重涉日部分。我的城市是先后有过九国租界的“华北商都”,研究近代史的时候,少不得使用外语及与不同种族、群体接触。我相信,这是在近现代有过殖民现象的城市、国家,都会存在的现象。这里我只说我所接触的涉日部分。

我所在城市有日本占领地(租界)的历史为47年,实际日侨在此生活的时间更久。这其中,有为数不少的日侨家族在此繁衍超过三代;而且以当时东亚的形势,这个城市实在是对日本人来说熟悉不过的地方,以至于在同期(大正-昭和)的文艺创作中,都少不了看到这个地名。但是,即便熟悉至此,甚至亲身在此生活过,日侨都难免在其叙述中体现出一些与实际相悖的刻板印象。比如说,“租界浪漫(租界ロマンチック)”。在很多我所接触的日本人的印象中,近代旅居海外租界的同胞过着浪漫无比的生活。开着洋行的先生,家里有作风洋派的太太小姐,侨民团里的绅士会,太太们的下午茶,乘坐敞篷汽车,享受着租界平坦柏油马路上飞驰的快感——注意,我没有偏题,这是某些日侨在回忆录中描述租界生活时用的语句。实际上是这样吗?近代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加剧,越来越多的侨民涌入拥有租界的城市甚至沦陷内地,迫使租界和殖民当局不得不加盖集体宿舍以应付这些人的住宿问题。大部分的侨民过的并不是那样“浪漫”。当然,每个租界都有过着浪漫生活的上层人士,他们在压迫被殖民的中国人外,也在压迫本族群的劳动者。但这些劳动者在回国后由于之前被宣扬的“租界浪漫”而遭受的白眼,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后代和理应公平记叙历史的研究者,想过没有?

既然日侨对自身生活都不明不白,那么其针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我想就无需赘言了。有位日侨后代满心沉醉地对我描绘祖先的租界生活,然后告诉我有朝一日会过来,像他的祖先一样“喝绍兴酒,吃小笼包”——这让我一个华北人很难办啊。我们这边历来喝的都是五十几度的白酒,吃的都是三鲜肉包子素包子,他们日本人还学我们做羊肉包子。绍兴酒小笼包,这一听就是上海苏杭那边的精致生活。我想香港的朋友也会遇到这种莫名被所谓中华元素代表的情况,比如说有些日本艺人去到那边,被带去女人街买身旗袍买顶清式官帽,还去喝绍兴酒结果喝吐了的。如果是各位带着朋友游览香港,想必不是这样的吧!

“刻板印象”有时会盖过理智,成为我们判断另一群体时最容易参照的基准。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习惯,至少在通讯发达的今天,我们不该再为媒体(包括自媒体)左右,只相信他们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东西。不知各位初次见我写文章,又会以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(笑)希望长相处后,能出乎您的意料!

Author:
三心二意的地方史学者

Leave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Newsletter

Give us a call or fill in the form below and we will contact you. We endeavor to answer all inquiries within 24 hours on business day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