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很挑剔,不在審美,而在感覺。他們只愛「好的東西」,是「看起來厲害」的東西,不是「厲害」的東西。如果說一個好的環境應該包含兩種人,是已有所成的實幹派,和將有所成的未來實幹派,這兩類人也得經歷萬般波折才有可能在香港落地生根。
西方人有平等待人的能力,知曉了藝術本質,對靈魂的感知知道慎重其事。做實事的人只管做實事,另外在和些恰當的包裝,人都不用為著充大頭鬼而奔波勞碌,知道審美和思考會把人都帶到自己身邊,一切美好都只待發生;中國人對品質追求少有執念,只要從基本生活尋求廣度,生活巨輪只要能轉,眼前什麼都可堪使用。眼下香港人既沒有雅澹情操與審美情懷,也沒有對自身生命需求誠實的消費行為,實幹派要在這種經濟下站穩陣腳,便不得不學大頭鬼走路,當人都把行動力用在這種空洞的事情上時,實幹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少,想香港成為一個能夠孕育美好的基地,實然是痴心妄想的事。